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基于情感教育体系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探讨

时间:2014-05-04 15:56 点击:
摘要:体育教学不仅是一个传授动作技能的过程,还是一个情感和意志的活动过程。为了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从情感教育的含义和作用、情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情感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情感教育;体育教学;实

  摘要:体育教学不仅是一个传授动作技能的过程,还是一个情感和意志的活动过程。为了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从情感教育的含义和作用、情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情感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情感教育;体育教学;实施途径

  中学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相比,教师经常手把手地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若能重视和正确运用情感教育的正面因素,不仅会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人格魅力的完善也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关注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出发,就情感教育体系下如何进行初中体育教学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初中阶段情感教育概述

  1.情感教育的含义

  目前对于情感教育的概念还没有统一定论,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卢家楣就情感教育指出:“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含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鉴于此,我认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身心愉快地接受教育,最终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

  2.初中生情感的特征

  (1)初中生情感的两极性表现更明显。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感都有与之相对立的情感,如,高兴—苦恼、兴奋—平静、肯定—否定等。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忘乎所以,可一旦失利又悲观消极。

  (2)初中生的情感不稳定。初中生与高中生相比,高中生的情感能与理想、前途相联系,自控力强,受情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初中生的情感波动明显且好冲动,受情境的影响大,稳定性差。(3)初中生情感具有很强的易感染性。教师如果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经常肯定、鼓励学生,就会激起学生对教师更真诚的依赖和尊敬,产生积极向上的决心,如此良性循环,就会产生老师所期望的效果,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3.初中阶段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影响着学习的全过程,无论是准备阶段、进行阶段还是结束阶段。

  (1)在准备阶段,良好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此时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引起学生的情绪共鸣,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和思维状态,从而尽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进行阶段,良好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提高体育课的上课质量。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饱含情感,定能以情激情,拉进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

  (3)在结束阶段,良好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课后身心调整。体育课后的放松和整理活动是体育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此时运用情感教育,如,音乐伴奏法、游戏放松法等,避免每次放松与整理活动的千篇一律,那么学生在心理上就会乐于接受并实施,从而起到真正放松与整理的效果。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

  1.要有“敬业爱生”的情感

  “敬业”是教师首先必备的情感品质。教师满腔热情兢兢业业的工作,会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体育的相关知识,更加自觉地进行体育活动。“爱生”是教师必须做到的情感品质。教师对学生投入真挚的爱,学生就会对教师还以更加信任的真实情感,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2.合理运用语言艺术

  体育课上的语言运用主要集中在对内容动作的讲解和学生完成动作的评价两方面。教师在讲解内容动作时可以结合一定的情境,穿插幽默语言,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感到“只听其声,如临其境”的氛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或是课后小结时对学生的评价也要讲究策略,多鼓励少批评,适当给学生留“面子”,这样的结果是往往学生也会给教师“面子”,更加刻苦地训练,自觉达到教师的期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